會否優先教育下一代「學做人」?
一位我敬愛的老師曾說:「教育的目標是教導學生如何處事,也協助學生如何做人」,時至今日,我仍然認同他的觀點。根據教育統籌委員會最近提出的《教育目標綱領》,可見他們希望香港教育能從根本做起,配合全面改革,改善現存的教育制度,教統會成員更四出邀請各界人士績極給予意見,其決心及魄力令人佩服。另外,網領內容雖只得寥寥數頁,但非常全面,更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教育目標,無人會反駁之。
一位我敬愛的老師曾說:「教育的目標是教導學生如何處事,也協助學生如何做人」,時至今日,我仍然認同他的觀點。根據教育統籌委員會最近提出的《教育目標綱領》,可見他們希望香港教育能從根本做起,配合全面改革,改善現存的教育制度,教統會成員更四出邀請各界人士績極給予意見,其決心及魄力令人佩服。另外,網領內容雖只得寥寥數頁,但非常全面,更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教育目標,無人會反駁之。
無論你是否願意,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模式,網頁和電郵信箱就像我們熱戀中的愛侶,每天不見過面就難以安寢,而色情、賭博及形形式式的廣告郵件每日如雪片飛來,每次開啟電郵信箱都要做一番剷雪的功夫,否則不消幾天便會淹沒在數以十計(甚至百計)的電郵之中。
隨著「藝人情慾照」在城中流傳愈來愈廣,影響所及,比起多年前的「陳健康事件」和「巴士阿叔」更為轟動。我們相信此事會對香港造成多方面的影響:由性倫 理、傳媒操守、互聯網道德與法律問題、到偶像文化、潮流文化等;對年青的一代都影響深遠。就此明光社與播道會港福堂合辦一座談會,邀請五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嘉賓一同探討有關問題,希望能協助大家對此事有多角度的解讀,及掌握更有效的方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記得初入職的時候,經常要透過搜尋器(search engine,用者只要在網頁輸入索引字,網站在搜索後,將有關網頁的索引列出)找一些圖片作插圖。一次,要找一張紅唇照片,於是就在搜索器輸入「lips」一字,結果搜尋器給我卻是排山倒海的裸女照片,甚至是充斥大量「X」字的網頁索引。此後筆者發現,原來搜尋器對某些「關鍵字眼」會有特別「聯想」,自動與色情網站掛勾,於是以後避免用這些字作索引字。
作者:唔講,20出頭在職年青人
上網習慣:平均每日在家1-2小時,公司唔計。
我的Web2.0感想:
孔子教他的兒子伯魚「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篇》提醒我們一個人若不懂文化,便難以說出合宜的話;若不懂規矩,就難以在社會立足。
近月,有多個團體公布有關中、小學學生網絡欺凌事件的調查報告,根據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及香港青年協會有關網絡欺凌的調查顯示:有三成高小學生曾在網上欺凌別人,亦有兩成二中學生承認曾在網上欺凌別人。另外,亦有資深社工指出受到網絡欺凌的學生多傾向啞忍或向身邊朋友傾訴,較少主動向社工求助,所以駐校社工能夠發現,並能幫助的個案並不多。
繼書展之後,動漫電玩節的入場人數亦創出新高,電子產品已經成為新一代生活的主要部份,調查顯示香港初中學生93%有手機,年青人平均有超過4件數碼產品,例如手機、電腦、數碼相機和遊戲機等。
面對無日無之的網絡欺凌、人肉搜尋的事件,滋事者無法無天,執法者無法監管,受害者無辜被害。究竟在資訊科技、法律,以至教育的範疇裡,我們可以做甚麼?《燭光網絡》特別訪問了中文大學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教授,了解在資訊科技爆炸,Web2.0盛行時代,從規管及教育角度可以落實的工作。
網絡欺凌,沒有表面傷痕,沒有痛楚,但受害人所受的傷痛,可不是一下子可以痊癒的。有些人從此不再寫網誌(Blog);在facebook絕跡;有些人要開新的電郵帳戶;聽電話時只聽有來電顯示,甚至是來電顯示中有紀錄的朋友的電話。受害者成為網絡世界的驚弓之鳥,在分享與私隱之間,重新為自己在網絡的身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