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病態賭徒

「劫貧濟貧」的社福政策 ── 請深思是否再增賽馬日

陳穎翎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及政策研究)
23/04/2009

馬會與港府於2006年達成博彩稅協議,獲准採用彈性彩池之後,若一季博彩稅不足80億元,馬會要「包底」,「包底期」為3年,2009年度屆滿。於是在經濟下滑,投注額節節下跌的情況,近期馬會不斷有博彩新構思,務使投注額提升,脫離「包底」局面,情況可以理解。
  

戒賭者故事 沉溺

── 皆因一次甜頭、一次好奇
小記者
採訪及整理:陳少游 (龍翔官立中學) 《2010世界盃特刊》
24/05/2010

世上萬事,最易莫過於花錢;花錢方法,最快莫若賭錢。賭便如毒,一旦沾上,萬難戒除,最後大都落得家破人亡之下場。但賭錢吸毒,何者為害更甚?今時此刻,竟有人說:「賭博100%衰過吸毒!」   

「九十後」賭徒

採訪及整理:招雋寧
明光社 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24/05/2010

筆者的中學時代,賭波尚未合法化,然而班中已有同學購買六合彩,更有數位男同學集資組成「地下莊」,開足球盤,暗地裏給同學小額投注。時至今日,中學生要接觸賭波資訊的途徑更多更廣:足智彩網頁、網上即時賽果、報紙賠率報道……有如潮水。以下為筆者與一位參與賭波的「九十後」青年對話。

還我「清純」體育版!

體育版無賭博資料,可以嗎?
陳永浩
監察賭風聯盟 成員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24/05/2010

作為一個「只睇波、不賭波」的普通球迷,筆者只想看到有一份只講體育,不講賭波,只重球品,不計賠率的「體育版」。但現時香港報刊的體育新聞,基本上已與波經融為一體。究竟我們能有「乾淨」一點的體育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