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毒蔓延
── 又是社會的錯?
21/12/2006
一天下午我正在教會的辦公室預備講章,從Laguna Honde醫院打來的電話找我說一位患了愛滋病的病人急需找一個懂華語的牧師談談。於是我便立即駕車到Laguna Honde醫院,找到病人所住的那層病房,裏面躺著數十個病人,都是非常孱弱的愛滋病病人,整個病房都充滿著一種說不出的愁雲。
從醫學角度來說,現時紅十字會勸籲而不是阻止高危族群不要捐血的做法是合理的,談不上是歧視。英國、美國、澳洲、法國和加拿大等地的紅十字會都有同樣的做法。
編者按︰嫖妓和濫交一樣,都是高危的性行為。而兩個人在親密接觸中,安全套並不能百分百保護當事人免受性病的感染。究竟從性行為中傳染的疾病有多少種類呢?我們邀請了中文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許明媚為我們作出介紹。
自九月初起,衛生署在政府新聞處支援下推動「要有一套」計劃,藉此宣傳安全性行為。廣告強調:「正確及持續使用安全套,可大大減少感染愛滋病病毒及其他性病的風險。」政府希望藉此行動減少愛滋病及其他性病的感染,其用心是值得稱許的。但單單集中在鼓勵使用安全套的安全性教育其實成效多高呢?短片中的口號又有沒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呢?筆者希望在這裡與讀者探討這些問題。
廿一世紀是個科技和資訊爆炸的年代。無線電話、互聯網的廣泛使用扭轉了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在地球上大部分角落,都可在一瞬間與親戚朋友聯絡,足不出戶亦可了解到外間事物的變化,實在太方便了!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自1984年以來,本港已有4,730人受感染,雖然經過多年教育,不過,調查發現,很多中學生對愛滋病仍然有不少誤解,有三成受訪學生以為愛滋病可以透過蚊叮傳染,有關愛滋病的預防教育實在需要加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