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
教會青少年情性教育牧養工作坊
現今社會充斥著性解放的資訊,崇尚個人主義,強調個人慾望的滿足,無視兩性關係之間的尊重及神創造男女的美好原意。這樣的文化及環境衝擊著教會青少年群體的信仰及價值觀。
港土講地:產業、信仰、生涯規劃
性教育願景分享會
明光社是一個關注傳媒、性文化及社會倫理的非牟利團體,本社自1997年成立至今一直藉研究、監察、教育及出版等工作去關心社會、服務人群。
現今社會性觀念開放,青少年懷孕、色情沉溺、性短訊、裸聊的情況日漸普遍。為此,我們致力推行有價值的性教育,宣揚正確性觀念,重視「愛」與「性」的價值觀,肯定婚姻與家庭的價值。在過去一年,我們到訪80多間中小學主領超過250場性教育講座和工作坊,接觸學生三萬多人次。對於學校對我們的信任,和對本社理念的認同,我們深感欣慰。
與青少年共同面對性陷阱
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現今十分普及,青少年在使用新媒體時遇上各種陷阱的新聞常有發生。有見及此,明光社在2013年12月13日舉辦了一場性教育教師訓練,邀請了基督教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總監(青少年服務)竺永洪,聯同他的同事程健祖 (青少年自強計劃「心渡計劃」召集人)及社工高保健,與約二十位出席的青少年工作者分享「新媒體的性陷阱」。
大學生沒有性經驗讓人跌眼鏡?
香港大學學生會於今年8月的《學苑》向630名「90後」港大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3%的同學表示沒有性經驗。刊物的編輯坦言結果與預期(有性經驗與沒有性經驗的比例各佔一半)有出入。
電影
大眾文化與倫理系列 第一回
Click著青少年的心
今年生命倫理對談以大眾文化與倫理為主題,透過探討電影、情歌、小說、動漫及電視劇,以至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探討當中的倫理價值觀。
基督徒對墮胎及自殺的態度調查結果
摘要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的調查發現,1,172名受訪者中,88%基督徒受訪者認為墮胎並不 合理,但可以接受在某些處境下墮胎。一般來說,基督徒比較接受創傷性墮胎如繼續懷孕會危及母親性命和因姦成孕,但反對選擇性墮胎如因影響生涯計劃而墮胎。 95%基督徒受訪者認為自殺並不合理,但不同處境下自殺的接受程度並不相同。雖然受訪者的態度隨不同社經及宗教參與而略有輕微差異,反映社經及宗教參與對 態度的影響不大。調查又發現,受訪者十分重視上帝、生命和罪的價值觀,但這不是影響他們對墮胎和自殺態度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受訪者反對濫用自由、選擇 權和計算代價,這些因素與他們對墮胎和自殺的態度有較高的相關性。對於教會來說,主要的挑戰是如何幫助信徒在實際的倫理處境,應用信仰的原則和價值觀,而 不是將基督對生命的教導化為律法,來審判違規的人。這篇文章主要是將在研討會中發表的結果和討論輯錄在文集內,完整的調查報告會單獨出版,並在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的網頁發表。因此,本文並沒有加入有關參考其他文獻的討論。
共同經歷 瞬間彩虹
流行文化,與其說一瞬即逝,不如說是一刻永恆。行文之際,臉書(facebook)被洗版。那天很多人在香港都見到一條大彩虹,自然的,就將彩虹拍下,彷彿全港都在經歷彩虹,成為一件整個社群都共同經歷的事。